查看原文
其他

一家微型房企正在渡劫

局姐团队 地产知识橘 2022-12-01


最近,最耀眼的仔,非珠海横琴莫属。

9月5日,高层一声令下,横琴再一次被推到聚光灯下,将建设成为粤澳深度合作的新高地。

隔日,资本市场喜大普奔,横琴概念股一飞冲天。

但唯一一个以横琴为注册地的国资地产股——格力地产,却走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下跌行情。

消息发布至今,累计跌幅居然超过了25%!
 


这成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。

而当我们去翻看它的资料,发现——

虽然坐拥国资背景和经济特区的“地利”,一出生就衔着“金钥匙”,但格力地产发展至今,不但规模上不了台面,还成了少见的“三道红线”全踩的国企!

这,是怎么回事呢?

 
其实,这格力地产,并非董小姐的格力地产。

早在2015年,格力地产便从格力集团脱离出来,从此与炮轰“地产业务赚钱太多、太快,很容易让人将奉献精神丢掉”的董明珠分道扬镳。

当然了,兜兜转转的几年后,董小姐还是觉得房地产业务真香啊。

这不,在今年4月,就悄悄地成立了一家注册资本10亿元的格力(珠海横琴)发展有限公司……


但这都是后话了。

六年前,格力地产刚刚“出走”的时候,可是想要大展拳脚的。

无奈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,脱离了集团,缺的就是钱。

一年后,格力地产终于找到了救命的“金主”,通过定增股票方式,获得广州金控等六大机构30亿元输血——


这实质上的兜底协议,也为以后格力资金面的趋紧埋下了伏笔。

协议规定,如果在为期一年的定增股份锁定期满之后再一年内,格力地产二级市场收盘价未达一定条件,国资大股东珠海投资必须向机构回购其定增的股份。

而回购价格是隐含了6.5%的固定年化收益率的。

钱是借到了,但奈何地产股的大环境不太好,格力地产自己也不争气。

从2016到2018年,格力地产股价每况愈下,加上没钱回购,投资机构不得不冻结了大股东的股份。
 
 


于是,钱袋子空空、被逼上华山的格力地产开始做“市值管理”了。

换句话说,就是想方设法到处蹭热点。

比如,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,大健康行业成为商机广阔的蓝海市场,口罩更是造富的新风口。

于是,去年的2月10日,格力地产宣布成立珠海高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,主要生产当时的热门产品——口罩。

随后,这家子公司麻溜地宣布了一系列制造口罩的消息,夸下“出口1亿片口罩”的海口。

但一掉头,就收到了监管机构发出的问询函。


格力地产就立马打脸,推锅给“工作人员不熟悉信息披露规则”心虚地承认尚未接到具体出口订单,而1亿片的口罩只是公司的生产计划。
 


啧啧啧,这波操作,真是亮瞎了围观群众的氪合金狗眼。

但是!就凭借这一轮概念的热炒,格力地产的股价在金融市场遭遇疫情巨震的艰难时刻,逆流而上,一度取得35%的亮眼涨幅。

既然效果这么好,那就再努努力!5月,格力地产又收购了科华生物,进军生物产业信誓旦旦的决心写在了脸上。

蹭完口罩的热点还不够,格力地产又看上了彼时大火的,国内消费升级的免税概念。

2020年的5月,格力地产官宣收购珠海免税100%的股份,股价立马连拉8个涨停板,短时间内就翻了3倍。

此时,格力地产董事长鲁君四终于放下了心头大石——

定增的六大机构可以成功退出了,就连几年前的员工持股计划,也获利颇丰。

为了彰显进入免税行业的诚意,格力地产还蒙眼狂赌式拿地。

9月初,格力地产以48%的溢价率、16.51亿元的总价重金夺得三亚CBD凤凰海岸地块——

这个价格,相当于格力地产过去三年的净利润总和。

今年1月,旗下子公司又以不到9亿元拿下了港珠澳大桥口岸的“免税商务”用地。

这可都是商业地块啊!只能用来建写字楼、商场,不但需要强大运营能力,回款还超级慢的那一种……
 

 
其实,格力地产也不是这几年才开始“作”的。

早在2013年,还没有脱离集团,格力地产就已经提前抢跑于其他地产大佬,嚷嚷着要搞多元化了。

短短两年时间内,格力地产大举布局了海洋经济产业、现代服务业、教育、旅游、金融产业……业态可谓琳琅满目,令人眼花缭乱。

而到了2016年,还在努力找钱的鲁君四就已经对外斩钉截铁地表示:地产,已经不是格力地产的主业了,我们已经转型为城市运营商了!

时至今日,我们看到格力地产喊的口号这个样子的——


嗯,简而言之,就是形成了大消费、大健康以及房地产三大主要业态。

但回头看看2021年半年报,格力地产的房地产业务营收依然占了总营收的90%以上。

看来,虽然画的饼很大,也投入了大额资金,但多元化业务想独当一面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而且……目前来看,如火如荼的多元化发展似乎也按下了暂停键。

前有鲁君四陷入内幕交易的漩涡,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爆出惊天大雷——收购珠海免税的重组计划被立案调查。

有趣的是,就在消息公布的几天前,被忽悠接盘而损失惨重的投资者,还忍不住向管理层发问:

贵司是有重大事件未披露,要准备退市了吗?


随后,拟抛售的科华生物股份又卷入了上百亿元的纠纷案,陷入无期限的停摆。

既然多元化这么难,那就看看主业吧。

说起这主业,就有点一言难尽了。

作为一家房企,赖以生存的土储规模一直在滑坡。

截至2020年末,格力地产的土储面积将降至101.17万平方米,与2017年相比缩水了超过40%。


2020年底,格力地产只有在珠海、重庆和三亚尚有待开发的土地区域,而在重庆的土地超过了整个土储规模的五分之四。


好好的一个珠海本地国企,为啥连珠海本地的土地都拿不到呢?

这,或许与鲁君四的拿地策略有关。

2014年和2016年,格力地产以高溢价豪夺上海三块地王,但因为周转不过来,至今仍有两宗地块还未入市。

而且,因为老板的多元化战略,2016年后,就鲜有在房地产市场看到格力地产拿宅地的身影了。

没有地,销售额也就没办法起来。

我们追溯了前三年,发现从2018——2020年,销售额排名均在TOP200房企以外,到了今年上半年,格力地产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——

以操盘金额和权益金额100%一致的52.7亿元,勉强挤进了TOP200的榜单之列。

当然,五花八门的多元化也在不断吞噬格力地产的净利润。自2015年到达最高点后,净利润至今怒降一半。


而说起这资金链吧……

一年前,格力地产就是三道红线全踩的房企,一年过去了,三道红线纹丝不动,依然全踩——

这0.27的现金短债比,比已经爆雷的蓝光还要低!


讲真,现在留在红档的房企不多了,身边的难兄难弟都是华夏幸福、蓝光、泰禾这些在生死边缘垂死挣扎的民企。

作为其中硕果仅存的国资房企,格力地产的未来,实在有点不太好下判断啊。
 

 
地产主业不见起色、多元化发展一头雾水、只有蹭热点在资本市场上收割“韭菜”的时候才有点存在感,这,或许是末流房企在如今大势下渡劫的一个缩影。

前不久的博鳌论坛上,恒隆董事长陈启宗语重心长地说道:

当下地产行业,房企有三个选择,留在本行、转做商业房地产和退出行业。

那么,像格力地产一般的小型房企,在去杠杆的大浪淘沙中,究竟应该如何在时代的舞台自处呢?

以上为正文,来自熊先生

更多楼市原生内容,欢迎关注局姐的「地产知识橘」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